北浴鄉汪為:久病床前“為”孝子 群眾身邊可靠人
宿松融媒訊 走進巍巍大別山余脈的北浴鄉滑石村,必定會有一個樸實無華而又溫情至深的感人事跡傳到你我的耳中,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物就是汪為,正是他用八年時光詮釋親情真諦,以血濃于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至純至孝之歌。
好兒子,離城返鄉侍奉父親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對于一個走出大山的娃,2016年就能在杭州這樣的極具發展潛力和機遇的大都市有所作為的青年小伙汪為,本該有著更加廣闊的天地任其翱翔。然而,就在2016年10月的一天,他接到了一通緊急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其父親突發腦出血、生命垂危的噩耗,滿心焦急的他火速收拾行囊,奔赴家鄉。那一刻,身后的城市霓虹、高薪工作瞬間黯淡無光。
剛回到父親身邊,汪為看著病床上虛弱的父親,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兒時自己騎在父親肩上等父愛如山的畫面,并暗下決心,一定要守在父親身旁,成為父親最堅實的依靠,助他戰勝病魔。從此,汪為的生活徹底改變。曾經在職場上意氣風發的他,迅速轉換角色,變身全職“護工”。
八年的時間,對于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段匆匆流逝的歲月,但對于汪為和他的家人而言,卻是每一天都充滿挑戰與堅持的日子。父親因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汪為便成了他最堅實的依靠。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夜晚的最后一抹月色,汪為的身影總是忙碌在父親的床邊,喂飯、翻身、擦洗、按摩夜里,他也不敢沉睡,只要父親稍有動靜,就立刻起身查看。
無論烈日酷暑還是寒風凜冽,往返醫院的道路上總有他攙扶父親的身影。這些看似簡單卻異常煩瑣的護理工作,汪為從未有過一絲抱怨,更未曾有過一毫放棄的念頭。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料,汪為還自學了醫療護理知識,努力地為父親提供最好的康復條件。他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最新的醫療技術和康復方法,嘗試各種可能幫助父親恢復的手段。在他八年的不懈努力下,父親的病情雖未能完全康復,但身體狀態一直比較穩定,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兒時,父親點點滴滴為自己;當下,自己時時刻刻為父親。大愛無言,卻成為了你我身為人子之人的當代楷模、時代標桿。
有求必應,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見責任就扛,正是汪為的孝心與敢于擔當,鄉親們對他那份孝心都看在眼里、敬在心中。2021年,在全體村民的全力推選下,汪為成為了滑石村村委委員。要知道,村干是最接近廣大群眾的,搞好鄉村工作就必須帶著真心實意、真情實感,永葆為民初心,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 汪為深知責任重大,他現如今不僅對父親的照料無微不至,還將這份愛心拓展延伸到整個村子。
在他擔任了光榮的基層村干的那一刻開始,要么是在為民辦事的過程中,要么就是在趕往為民辦事的路上。現如今,他更多的平凡無不在書寫著光輝的人生,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何新英辦理養老待遇認證,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受服務;入戶走訪發現突發困難戶汪榮娥,迅速協助其申請低保并納入監測戶,筑牢民生保障網; 牽線搭橋幫助村民汪連正對接北浴學校,打通冬瓜銷售渠道,助力農戶解難題。他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物資、幫忙修繕房屋;哪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上門幫扶。五保戶汪迪中腳痛行動困難,二話不說驅車送其到北浴醫院治療,用關懷守護群眾健康。
從一個懷揣都市夢想的青年,成長為守護家人、服務鄉親的頂梁柱,汪為用8年的堅守,將血脈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也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他是父母眼中孝順的兒子,是村民心中可靠的依靠,他以弱小之軀,在滑石村書寫著不平凡的大愛篇章。(通訊員 蘇泉)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