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 “三動”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復興鎮以推進村級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強化黨建聯動、科技驅動、實踐帶動,有力有序推動經濟穩步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黨建聯動,著力打造農業集群
積極探索“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形成“鎮黨委統籌指導、村黨總支協調推進、經營主體聯動發力”的立體化發展格局。通過深挖地域資源稟賦,創新“三變”改革,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閑置土地農房等要素入股,發展訂單農業新業態,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之路。
據悉,復興鎮“從優”“從精”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榮獲全市農產品加工十強鄉鎮。共創建家庭農場156家、農民合作社113家,建成小孤山農文旅科普采摘基地124畝、龍騰葡萄園172畝、瓜蔞產供銷一體化產業建設示范基地1500畝。
科技驅動,精準發展紡織產業
復興鎮作為宿松縣紡織服裝產業的重要承載區,積極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全力推進紡織服裝特色小鎮建設。目前,復興鎮有紡織服裝企業60余家,其中規上紡織企業8家。
特別是安徽盛宏發紡織有限公司、安徽鑫弘瑞織造有限公司等紡織企業都相繼進行“智”變升級,大大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跑出了高效執行“加速度”。如今,紡織企業自動化、智能化覆蓋了粗條、粗紗、細紗等多道生產流程,實現了從棉花到棉紗的全流程制作,逐步形成“鏈條全、規模大、效益優”的紡織產業集群。
實踐帶動,有效推進文旅融合
復興鎮著力延伸鎮、村(社區)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把尊老愛幼、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風民風持續向善。深化拓展“文明實踐+”系列活動,準確把握群眾需求動態,精心策劃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志愿服務項目,發揮農村文藝骨干和民間文化能人的傳、幫、帶作用,常態化開展宣傳教育和黃梅戲等領域的特色群眾性文化實踐活動,推動廣大群眾當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主角”。
同時,復興鎮挖掘小孤山風景區歷史文化底蘊,借鑒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經驗,舉辦民俗文化特色的廟會、“媽祖文化旅游節”、非遺《小孤山傳說》進景區文藝等活動。圍繞小孤山風景區,不斷擴大景區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和美鄉村建設,打造采摘園、油菜花海等農文旅項目,建設鄉村田園景觀,豐富整體游覽氛圍。2025年,到小孤山風景區、江外網紅沙灘等打卡游客超20萬人次。(通訊員 徐宿海)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