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鄉:竹竿變身“生命桿” 東哥愛心團隊筑牢鄉村防溺水安全堤壩
宿松融媒訊 近日,在高嶺鄉的池塘河渠岸邊,悄然立起了一排排醒目的竹竿——它們并非普通竹竿,而是由“東哥愛心團隊”志愿者精心制作的防溺水救生竿。這一根根長約5米的竹竿,默默守護著水域安全線,成為夏日里一道獨特而溫暖的“生命屏障”。
“土辦法”蘊含大智慧,簡易竹竿化身救援先鋒
面對夏季溺水事故高發的嚴峻形勢,東哥愛心團隊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團隊成員深入村組,廣泛收集韌性良好的成年毛竹,經統一截斷、打磨毛刺后,志愿者們分組行動,頂著烈日,肩扛手抬,將數百根救生竿牢牢插遍全鄉每一處池塘、溝渠旁。這些看似簡易的裝置,一旦有人落水,岸邊施救者無需下水,即可在數秒內將竹竿遞至溺水者手中或讓其攀附,為專業救援贏得至關重要的“黃金4分鐘”。在缺乏專業救生設備的鄉村水域,這種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的救生桿,是第一時間阻止悲劇發生的有效土辦法,體現了基層防溺水工作的實用智慧。
愛心“加碼”安全,公益行動織密生命防護網
防溺水工作,不僅需要警惕意識,更需要切實可行的防護設施支撐。數據顯示,溺水是造成我國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尤其在鄉村無人看管的開放水域,風險更為突出。東哥愛心團隊發起人“東哥”表示:“每根插下的竹竿,都是我們不愿看到悲劇發生的祈愿。它們成本不高,但關鍵時刻就是一條生命、一個家庭的希望。”這支扎根鄉土、以“傳遞身邊溫暖”為信念的團隊,成員多為普通村民。他們利用工余時間義務勞動,甚至自掏腰包購買物料,將質樸的鄰里守望之情,轉化為守護一方平安的堅實行動。他們的身影,不僅在全鄉水域樹起了有形的安全標桿,更在鄉親們心中立起了無形的責任標桿——水域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構筑防護網。
“插下的是竹竿,豎起的是警示,傳遞的是關懷與責任。”高嶺鄉黨委書記汪學紅說。東哥愛心團隊的行動,已然超越簡單的物資投放,成為一堂生動的公共安全教育課。當每一處碧波之畔都有了這抹“守護綠”,安全意識便如漣漪般在鄉間擴散。盛夏已至,水畔雖美,隱患猶存。這根根由愛心澆筑的竹竿,正無聲訴說著敬畏自然、珍視生命的箴言,也呼喚更多力量加入,讓平安的堤壩在每寸鄉土上愈發堅固。(通訊員 程燁)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