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街道:黨建賦能“強引擎” 社區治理“惠民生”
宿松融媒訊 為切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回應群眾對幸福家園的期盼,龍山街道堅持以黨建賦能為總抓手,秉持服務居民、提升幸福感的核心理念,聚焦社區治理關鍵環節,持續創新服務機制,筑牢網格黨組織戰斗堡壘,推動治理力量下沉,全面優化服務供給,不斷開創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的新局面。
擴大黨建“先鋒圈”,激活社區治理動能。堅持黨建引領核心地位,著力建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優化“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支部——網格員”三級聯動體系,依托各村(社區)黨群服務陣地,豐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深化社區、物業、業委會“三方協同”機制,定期召開“議事會”,共商共解小區治理難題。2025年以來,轄區廣大黨員積極響應號召,帶頭投身小區環境美化、法律知識普及、反電詐宣傳等活動累計60余場次,組織黨員、網格員現場調解鄰里矛盾26次,有效處置消防通道堵塞、安全隱患排查等急難問題50余件。
打造便民“服務圈”,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充分發揮村(社區)黨支部統籌協調作用,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推動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網格,聽民聲、解民憂,將“群眾找服務”變為“服務送上門”,實現黨群“雙向奔赴”。建強用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及“紅色驛站”網絡,配備106名專職網格員和一批兼職樓棟長,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專責”,推動“網格常走動,居民少煩憂”,有效延伸精細化治理觸角。2025年以來,聚焦“關鍵小事”累計開展專項排查服務150余次,解決水管爆裂維修、老人居家看護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80余件,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深化共治“聚力圈”,涵養社區文明新風。為讓服務更貼心、治理更有效,各村(社區)積極搭建“民意板凳會”“小區議事角”等民主協商平臺,聯動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每月通過入戶走訪、線上征集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反映突出的“煩心事”“揪心事”“期盼事”,并將這些議題擺上桌面。由社區黨支部牽頭,組織“兩委”成員、黨員代表、物業公司、居民骨干等各方力量,面對面溝通協商,點對點攻堅克難,著力化解充電樁安裝難、停車位緊張、公共空間利用難等治理痛點。這一模式有效推動了基層治理從社區“單兵作戰”向多元主體“協同共治”轉變,使服務資源更集聚、解決問題更高效,真正暢通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百米”。
龍山街道通過持續深化黨建賦能,有效激活了社區治理的“紅色引擎”,服務更貼心、治理更有效、鄰里更和諧,繪就了黨建引領下社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的幸福圖景。(通訊員 駱效鋒)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