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頭鄉:“花海”變“油田” 分段收割助豐收
宿松融媒訊 眼下,洲頭鄉的油菜陸續進入成熟期。當地種植戶搶抓農時,組織機械對油菜采用“分段式”方式加緊收割,減損降耗,確保夏油豐收。
在洲頭鄉官洲村航程家庭農場的油菜基地,昔日燦爛的油菜花海已悄然變成了油香四溢的“油田”。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排排青黃色的油菜應聲倒下,整齊堆放在田間。不一會兒,一大片油菜便完成了收割。在另一塊油菜田,前期割倒的油菜經過3、5天的自然晾曬,已呈現出成熟的金黃色。大型撿拾機,將一株株割倒的油菜快速地“喂”入機器,完成脫粒、秸稈粉碎后,黑亮的油菜籽被收獲“囊中”。
農場負責人何怡山介紹:“趁著天氣好,對農場的520畝油菜開始分段式機收。今年由于推廣了優良新品種,采用了科學的栽培管理,配套了全程機械化田間作業,油菜長勢總體較好,畝產油菜籽應該在200公斤以上。采用分段式機收模式,雖然增加了一道作業,但每畝可以多收取50公斤左右的油菜籽,與傳統收割機直接收割脫粒相比還是很劃算的。”
據悉,油菜分段式機收是近年來降低油菜機收綜合損失率的關鍵措施。所謂分段收割,是將油菜的收割過程分為割曬和撿拾脫粒兩個步驟。在油菜八成熟時進行割曬,經過3到5天的晾曬后,待油菜籽完全成熟,再使用收割機進行脫粒。這種方式可以將采收過程中的損失率降低至10%以下。此外,分段式收割對品種的機械特性要求較低,適應性強,適收期長。收獲后的籽粒成熟度一致,水分含量較低,是減損增效的采收方式。
為推進油菜機收減損措施落實落細,助力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洲頭鄉成立夏油夏糧機收服務小組,在油菜成熟期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工作指導和做好農機化技術服務。大力推廣油菜機收減損技術,集成運用“先割后脫”分段收割和藥物催枯等技術手段,將油菜機收損失率降到最低。
洲頭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良技良機助力顆粒歸倉,良種良法助力豐產豐收。”眼下,洲頭鄉1萬多畝輪作油菜已進入成熟期,分段式機收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全鄉各地積極推廣應用油菜減損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技術,進一步提高收獲質量,將“豐收在望”轉化為“豐收到手”。(通訊員 余宜勝 胡錦文)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