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隘口鄉小圩村二房組,村民羅國保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堅守,深情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他以堅韌的肩膀和無盡的愛,為癱瘓在床的妻子熊淑華撐起了一片溫暖而堅實的晴空。
1983年,羅國保與熊淑華經人介紹相識,隨后一同赴溫州務工。羅國保擔任服裝廠組長,兩人朝夕相處,共同打拼,彼此了解日漸深厚。1986年,他們攜手步入婚姻殿堂。1989年,女兒降生,1991年,兒子出生,家庭美滿幸福,生活也漸入佳境。然而,200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平靜。妻子熊淑華在上班時突然暈倒,被緊急送醫后確診為腦血管破裂,并伴有癲癇,最終導致癱瘓,完全喪失行動能力,生活無法自理。面對這沉重打擊,羅國保沒有絲毫猶豫,毅然肩負起照顧妻子的全部重擔。從此,妻子便成了他生活的絕對中心。
十八個春秋,六千多個日夜,羅國保的每一天都圍繞著妻子運轉。晨曦微露,他便開始忙碌:輕柔地為妻子翻身、細致擦拭身體,嚴防褥瘡;精心烹制營養餐食,耐心地一勺勺喂食。為了讓妻子感受陽光與生機,他總堅持將妻子抱上輪椅,推至戶外散步,講述街坊趣事、鄉村變化,讓妻子在病榻旁也能感知生活的脈動與美好。
生活的重擔如山,但羅國保從未有過抱怨。為了撐起這個家,他在照料妻子的間隙,起早貪黑地操持起賣豬肉的營生。白天,在隘口鄉的街邊,羅國保支起肉攤,而妻子熊淑華就被他悉心安頓在肉鋪后的小房間里休息,隨時照看。攤位前,他總是熱情地招呼著來往的客人,手腳麻利,誠信經營。常有熟客感嘆:“老羅賣肉實在,連豬蹄子上的毛都剃得一絲不茍。從他做事的認真勁兒里,就能看出他對生活、對家人有多上心!”這份辛苦賺來的收入,支撐著家庭的日常開銷和妻子的醫藥費用。晚上羅國保縱然拖著疲憊的身軀,面對妻子時,他臉上總是掛著溫暖的笑容,用輕松的話語與她聊天,竭力驅散病痛帶來的陰霾與壓力。當妻子因病情而情緒低落時,他始終是那個最耐心的傾聽者和最溫柔的撫慰者,用無聲的陪伴和深沉的愛意,一點點化解妻子心中的愁云。
當筆者走進羅國保的家,映入眼簾的是簡陋卻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家具。而真正令人心頭一顫、眼眶濕潤的,是坐在輪椅上的熊淑華。盡管病魔纏身、無法行走,她的臉龐卻透著一種安寧,皮膚白皙,嘴角掛著溫暖的笑意。一點也不像一位已經臥床十幾年的病人。她靜靜地坐在那里,目光始終追隨著忙碌的羅國保,那眼神里,盛滿了無聲的依戀與信賴。了解完這個家庭十八年來的艱辛歷程,筆者忍不住問出了心底的疑惑:是什么支撐著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地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整整十八個春秋?羅國保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平靜地笑了笑,用最樸素的鄉音說出了那句重逾千斤的話:“有她在,家就在?!?/p>
十八年的光陰,在羅國保的手上刻下了厚厚的老繭,也悄然染白了他的雙鬢,然而他對妻子的愛,卻如陳年老酒,愈發醇厚深沉。他用最樸實的行動證明:真正的愛情,并非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患難與共的不離不棄,是日復一日的相守與擔當。羅國保悉心照料癱瘓妻子的事跡,深深感動了鄰里鄉親,在當地傳為美談。他不僅書寫了一段平凡卻偉大的人生篇章,更以高尚的情操為我們樹立了孝老愛親、家庭美德的典范,讓人性中最溫暖、最堅韌的光芒熠熠生輝。(通訊員 張艷霞)